正版蓝月亮精准资料大全集
正版蓝月亮精准资料大全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永华教育 > 广作家具史

历史沿革

据新会县志记载,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宋太傅张世杰以高拥帝移驻新会崖山,将宫廷木刻木雕技艺带到广东新会,为广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9年,在五邑区域存有以瑞云楼与迎龙楼为首等1600多座(原有3000多座)碉楼群落与广作家具,成为西洋元素融入中国的实物佐证。 

根据历史记载,广式家具起源于南宋 ,成熟于明清时期 ,是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广作”、“苏作”和“京作”中的一员   。广式家具工艺是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代表   ,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格式,同时借鉴欧洲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 。

广作发扬于南宋  期间的“崖山之后无华夏”,华夏文明在南宋期间迁到广东,并以一种文化在广作家具、在骑楼碉楼洋楼这些建筑作为载体上保留下来,既为广作。广作在南宋到明朝时期的用料达到鼎盛时期,并进贡到京城作为皇室之用。


发展历程

广式家具又称广作,广式家具从清代中叶形成自己的风格起,便一直是“清式”家具的典型款式之一。明末清初,由于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广州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至清代中叶,商业机构的建筑已大都摹仿西洋形式,官府、民居也多效仿,形成了一股空前的“西洋热”。与建筑相适应的家具,也逐渐形成了时代所需要的新款式。于是,用料粗大、体质厚重、雕刻繁缛的所谓“广式”家具风行起来,成为一种“潮流”,而对我国原有的传统家具式样发生过巨大的冲击作用。如束腰、家具腿足加重雕刻;装饰花纹采用当时流行的“西番莲纹”。

简介

兴盛于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受西方巴洛克与洛可可式艺术风格的影响,追求用料充裕,大面积雕刻及镶嵌艺术。构件一般不拼接,而是一木制成,讲求木性一致。另外,装饰花纹雕刻深湛,刀法娴熟,磨工精细,纹饰表面晶莹如玉,不露刀痕。装饰题材和纹饰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

广作,用料宽大充裕,讲求木性一致,一件器物一种木料制成,纹饰雕刻深隽,刀法圆润,地子平整。家具的装饰如西番莲等纹样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夔纹、海水云龙、凤纹、螭纹等也很多见。另外,镶嵌和玻璃油画艺术也被广式家具吸纳。


风格特点

1、用料粗大充裕,广式家具的腿足、立柱等主要构件不论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用拼接作法,而习惯用一块木料挖成。通常所见广式家具,或紫檀、或酸枝,皆为清一色的同一木质。决不掺杂其它木材、

2、装饰花纹雕刻深浚,刀法圆熟、磨工精细。它的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雕刻花纹隆起较高,个别部位近似圆雕。加上磨工精细,使花纹表面莹滑如玉,丝毫不露刀凿痕迹。

3、广式家具的装饰题材和纹饰,受西方文化艺术影响。 以西洋花纹居多。这种西洋花纹,亦称“西蕃莲”。通常以一朵或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外伸展,且大都上下左右对称。如果装饰在圆形器物上,其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家具文化

广州作为中国高级传统家具制作地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据《番禹县志·续志》实业篇:“花梨本木工之一,花梨家具业专而精,自成一家,设肆于河南者共百余间,颇有名”。该县志记录年代为同治八年至宣统三年(1869-1911),可见当时广式家具不仅工艺成熟,而且已经在部分材料中开始形成专业化作业。

清中期后,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在原料来源及与西方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在兼顾传统造型美感、糅合岭南工艺美术特色的同时,还在造型风格和装饰手法中吸取了很多西方巴洛克、洛可可等绘画、建筑艺术风格,造型秾丽绚烂,意蕴静穆奢华,使红木家具由明代的清新简约向清代旖靡浓郁的转变。炽烈的岭南文化与奔放的西方艺术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广式家具风格,开一时风气之先。这种新式家具的出现,由于材料的优质、制作工艺的高超以及用料豪奢的广式风格,深受王公贵族喜爱。

据《广州年鉴》记载;“西式家私,生意极畅旺,惟木料工价均昂”。尽管造价高昂,依旧不可阻挡广式家具在中华大地上的迅速走红。上海、苏州、北京等当时的家具制作中心,在造型和雕饰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广式家具的影响。而最为直接的体现是清代宫廷家具制作中心——造办处引入了广东家具工匠。这一举措,使广、苏、京三地家具有了一个相互融合的机遇和场所。最终,广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之一,对清式宫廷家具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式红木家具这种顺应时代,积极变革进取的发展方式,对于当今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上广式家具体现核心价值是一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敢于突破的创造力;一种善于适应环境,懂得融会贯通理念;一种会博采众长,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这种创造力、变通性与革新精神在岭南文化中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岭南文化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从未衰减。所以,我们应该以“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的态度对广式传统家具予以尊重和发展。在保持其本质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时代文化特色和现代生活需求,打造新风格的广式红木家具。

这种新风格的广式红木家具应该侧重于带有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化特色,是具有时代新风格的红木家具。打造新时代的广式家具,继承和传播岭南文化,反映时代精神,这是所有岭南传统家具界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最终目标。


魅力所在

酸枝木旧家具

古董家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欣赏古董家具并非只是单纯的经济投资,而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古典家具蕴涵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古董家具依据风格不同分为很多派别,比如奢华大气的京式和棱角分明的苏式。在明代时,中国的家具由苏式家具独领风骚,到了清代出现了广式家具,清朝中期开始是广式家具的繁荣时期。作为后起之秀,广式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广式家具曾受到清代皇室的偏爱,清宫造办处专门设立了“广木作”,请了多位广东名匠为宫廷制作家具。据说光绪年间,广东名匠梁埠曾被召北上专为皇帝大婚雕刻龙床。专家介绍说,如今市面的古董家具多以清末民初的为主,明朝的比较少见。清朝家具收藏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上世纪初的家具又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前的比较好。抗战后期的家具用料杂,做工也较差,以前被人称作“西门口货”,收藏价值不高。

材质:酸木为主

酸枝又名紫榆、红木、黑木等,是广式家具运用最多的木材。因为它的硬度比较大,很适合广东地区潮湿的天气。酸枝木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印度、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木材有光泽,纹理斜或交错、结构细而匀。材质硬重、强度高,扔在水里通常会沉下去。它耐腐蚀,经久耐用,据说好的酸枝木家具用几百年都没有问题。

广式家具讲求木性一致,所以大多用一木制成。像在西关古玩城看到的这个酸枝八仙台,估计制作于清朝同治年间。它的台面和台脚的颜色并不一致,感觉像是拼接的,但是店主介绍说其实是同一条木材,只不过用的部分不一样。台面颜色比较浅,用的是二层皮;台脚颜色比较深,用的是木芯。芯边材区别明显是酸枝木的一大特征,边材一般是黄白色至黄褐色的,而芯材是红褐色至黑褐色。材色并不均匀,深色条纹明显。

工艺:镶嵌艺术风行

镶嵌艺术也是广式家具的一大特色。镶嵌的材料形形色色,无论是云石还是玉石,珐琅还是陶瓷,甚至象牙和琥珀。特别是云石与螺钿运用最广,有人戏称看到这种镶嵌艺术十有八九就是广式家具。

像这个在观绿路看到的贵妃床,据估计制于清朝嘉庆年间,靠背镶嵌了四块红根石。红根石产于云南大理,红白分明,纹理如画,且很有层次感,营造出一种绮丽的色彩美感。它的扶手也镶嵌了红根石。贵妃床上还有如意纽绳花纹,显得很贵气。

而这个上世纪初的八仙桌也很特别,台面老花石的花纹就像极了一幅水墨山水画,在云雾中还隐约可以看到山峦的走势,还有山峰上的点点松树。桌子同样是西式马蹄腿,搭配半凹槽和荷包丫的裙边,造型简单大气。

造型:融入西方元素

以前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欧洲文化史上风靡一时的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了广式家具的造型、装饰。比如束腰、羊蹄腿、足部雕刻等,融会了中西方的特色。像这个大约在清朝中后期的鹅蛋凳,原本一套应该为一台六凳的。凳面是红根石,凳边用了如意飘带装饰,凳腿弯曲有束腰,凳脚是兽脚。

广式家具的部分装饰图案甚至直接取材于外国纹样,比如这个民初的椅子橹上的“东洋花”图案,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牡丹花纹。它也被广东人叫做“摩登花”,其实就是向日葵,有蒸蒸日上的寓意。椅背也不似清朝那样笔直,而是带点弧度;椅面是“堕面”,有点倾斜,所以坐起来更舒适。它的扶手是“灵芝手”,背靠是“海棠面”,体现中西合璧的味道。